
“伟大的上海,伟大的武汉”。放眼中国,除了上海,另一个常被称为“大”的城市就是武汉。那么,武汉的“大”在哪里?是地图上两河相望的疆域轮廓,还是市井里源源不断的烟花?
2025年10月18日,在武汉市高级干部会议上,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评价武汉的“大”——“武汉格局大、规模大、功能大、底蕴大”。这不仅是武汉的历史地位,也是现在的优势。其影响力不仅在湖北可见,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武汉之所以大,是因为它的布局。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处于“天元”位置,腹地广阔,市场辐射功能强。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湖北时指出建议“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动依托城市群和都市圈的中小城市城市群发展。这无疑将武汉置于国家区域发展整体之中,赋予了武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其发展格局直接影响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走向。” 表示,武汉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用自身发展为国家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展现英雄城市的整体格局和担当。
武汉之所以大,是因为它的面积。无论是在全省、全国还是世界,武汉的经济规模都名列前茅。从全省来看,武汉呈现“234567”格局,占全省人口近20%,更多占GDP的30%以上、企业数量的近40%、财政收入的50%以上、进出口额的近60%、科技创新资源的近70%。武汉拥有93所大学,几乎全部82个学术省份,这样的规模是武汉发展的坚实基础。其规模之大不仅体现在人口和经济总量上,更体现在人才储备和创新资源积累上。
武汉之所以大,是因为它的功能。武汉是实力雄厚的经济重要城市、动力澎湃的创新型城市、基础雄厚的工业重镇、九省公路上的枢纽城镇。它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诞生地之一。 “三线”建设时期,一批“五”字企业成为中国工业的中坚力量。如今,武汉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6个、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光谷、汽车谷、星谷、互联网谷、药谷”5大产业集群正在崛起。同时,武汉高铁4小时可到达80%的城市,长江黄金水道连通江海,中欧班列物流成本低于国内。已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强大的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武汉的伟大在于它的遗产。武汉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文明重要之地、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盘龙古城、白云黄河、琴台知音、楚枫、韩韵远近驰名,还有屈原咏叹、李霸等典故我的诗词、岳飞的《戍守》等,都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近年来,武汉连续跻身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和丰厚的底蕴,赋予了武汉独特的人文之美。这份文化遗产是武汉发展的精神源泉,也是武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标识。
然而,武汉的“大”不仅是有目的的存在,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湖北要想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武汉很重要。因此,武汉必须明确发展思路,加快打造全国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充当全省发展的“火车头”和“主引擎”。
就f而言武汉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必须奋力跨越、赶超。我们要争先建设大都市、增强综合实力,克服经济发展压力大、增长乏力等问题,系统制定稳增长规划,力争实现全年近6%的目标。我们要在推动创新技术、加快产业变革升级方面争当先行。我们要加快现代技术和创新理念深度融合,做大做强光电和生物医药信息。我们要争当先行,发挥引领引领作用,推动地区协调发展。要主动引领、推动武汉都市圈、汉湘宜“金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协调发展。努力成为第一个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开放高地,要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努力争创中部地区外贸第一城市。加强文化传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力争争先,必须高起点谋划,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争当深化城市治理、改善民生福祉的先行者,必须践行人民的城市理念,探索特大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同时,要增强发展气场,以担当和努力开创武汉发展新局面。武汉不能与全省和中部地区的帕吉坦相比较。要有良好的远见和大局观,摆脱“小发展、大发展”的心态。要保持谋长远的战略定力,不懈科学谋划、科学思路,一项又一项工作,一刀到底。
武汉之大,是历史的馈赠,也是时代的巧合。我们要清醒认识武汉的地位和利益,让武汉在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展现新时代英雄城市形象,不辜负总书记的重托和信心,成为湖北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湖北谱写中国现代化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唱响银河
总策划:岑卓
监督者:他是伟
策划:臧志
制造商: 吴伯君
协调员:谢震、李鑫
作词:曾瀚、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