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一年】广织现代化水网,护航东流碧水江
作者:365bet体育注册 发布时间:2025-11-10 11:02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艾红霞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高度重视长江生态环境恢复,着力构建安全韧性现代化水网,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坚决维护长江十年化纤威胁。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是长江干流和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区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一年来,湖北牢记嘱托、大胆担当,把总书记的厚望转化为长江保护的实实在在的成果,朝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前进。多年来,我省河流纵横交错,有数千个湖泊。京山与楚水之间,近年来一幅湖北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讲述着治楚先治水的生动实践。湖北已成为全国现代水网先行地区之一。鄂西群山之中,汉代引江工程的地下“水脉”正在断裂、扩张。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后续工程,其建成后将使中线工程引水量达到115亿立方米,将洁净的水送至北方。在清江峡,总投资超过65亿元的姚家坪水利枢纽工程加大建设力度,首座175米高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连续浇筑。建成后,恩施市防洪标准将达到从20年一遇提升为50年一遇。湖北有河流4231条,水库6900多座,属于全国首批国家现代水网建设区。一年来,湖北锚定“三江千湖,北流东流”格局,“荆楚、安澜”现代水网蓝图加速实施。全国水网主体框架不断强化,杜家台等重要蓄滞洪区建设加快,长江中游防洪体系不断完善,鄂北水资源配置二期工程加快推进。县、市“局域网”正在逐步组织起来。铜山黄井口水库有望年内达到180米的高度。完成后,它将提供饮料为 320,000 人提供 1 克水。武穴北灌区新扩建大金柳园隧道工程建成后,灌溉面积将增加至61万多公顷。实战是检验战斗力的唯一考场。今年以来,湖北成功抗击了吉水河、中建河历史上最大洪水,有效应对了四季常年的特大干旱。 9月,汉江流域旱涝急转,七涝接踵而至。水利部门采取精准措施,确保江河湖泊安宁、人民群众安全。水网织锦,悄然润泽人。国庆前夕,武汉百里长江生态走廊实现全连接。近83公里连续生态岸线,连接超过840万平方米水域,化解险情长江入城美景。长江水质连续六年保持二类。通过宜昌摄影师杨赫的镜头,今年6月,他不仅捕捉到了没有江豚的新生婴儿,还记录了一群7至9只没有娇嫩的江豚。在武汉新洲双流地段,没有江豚的数量已从三年前的2只增加到近20只。该地区已成为江豚的固定栖息地,市民可以通过“慢直播”看到它们嬉戏。作为长江生态的“指示生物”,无尽江豚的种群数量已达1249只。宜昌、荆州、武汉等长江沿线城市出现了“最后的江豚湾”,成为生态建设的生动注脚。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4500余只麋鹿,今年诞生了59只幼崽。 5个头。据悉,每年该保护区种群增长率超过20%,成活率达到95%以上。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全球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江豚追浪、麋鹿欢腾、飞鸟飞翔的场面,体现了湖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持保护长江的决心。为实现“一江清水东流,一库清水北流”,湖北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提质增效十大重点行动和长江带减碳减污扩绿色增长十大重点行动,统筹推进休渔、治岸、绿色、活水。截至目前,长江沿岸排污口已修复12462个,完成率99.8%。百万公顷丹江口库区姜黄种植被停产。十堰否决了160多个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关闭了560多家高耗能企业。光荣使命镌刻在治水脉络中,责任行动成为幸福长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车11年来,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II类以上。截至10月31日,中线工程2024-2025年累计北调水量64.73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地区超1亿人口。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连续六年稳定保持二类,190个国家规定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5.8%。洪湖“减磷减vⅴ”成果两者结合起来,望湖又恢复了“长江带翡翠”的本色,梁子湖的“水下森林”更加耀眼,“千湖之省”的明珠更加耀眼。两张奥林碳票入账1.5亿元。 9月29日,湖北首次发放两张奥林碳票:十堰2.8万公顷林地核定碳减排量3.638万吨,咸宁12.666万公顷林地预计20年减排59.3万吨。当天,两区共获得贷款授信1.5亿元,实现了碳汇买家向金融资本的伟大转变,印证了“空气可以卖钱,山河可以出黄金”的实际成果。跨越田野、街道,绿色发展之路日渐清晰。故城沿河村已从“依托以“吃山、吃山”为“关爱山、保护山”。建成了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的4A级景区,村集体资产超亿元;武当山以“好水”、“柑橘”为媒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成功。在产业赛道上,转型势头不断增强。长江之滨,化工企业云集园区,迈向绿色化、高端化世界首艘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一号”沉入江中,勾勒出零排放绿色航运形象,为生态价值的实现保驾护航。位于武昌中北路的中碳邓大厦,保障了市场千余天的平稳运行。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周边聚集了90多家碳相关企业、400多家机构,“环沙湖双碳经济带”正在初步形成; “五常碳建湖”平台拥有超过200万用户,让个人低碳行为可量化、可货币化。如今,湖北能源消费强度位居全国第22位,支撑着全国第七大经济体。从水网缓解到生态更新,从保护优先到绿色财富,荆楚置地用实际行动书写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的“最优方案”,让长江母亲河始终保持勃勃生机。
电话
020-66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