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目新闻记者 徐莹
近日,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报道作家李春雷受邀赴湖北参加“全国著名作家文化湖北行”活动。
这位文章大师,16岁时凭借处女作——2400字的《微笑旅馆》而名声大噪;两次荣获鲁迅文学奖,连续三次荣获中国报道最高奖旭池报告文学奖,三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他的散文经常出现在大、中、小学的教科书和评论论文中。
活动中,吉木新闻记者发现,他还保留着在河北邯郸当记者时的态度。他随时会从口袋里掏出一本薄薄的软书页,飞快地写。 3月12日,李春雷在东湖酒店接受了积木新闻记者专访。
许多作家没有通过他发短信
极目新闻:我感觉你写得特别“细心”。您能谈谈您是如何“用心写作”的吗?
李春雷:我首先开始写散文。 1984年,我因写《笑脸饭店》而出名。那时我只有16岁。 1989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邯郸日报社工作。我的写作将新闻与文学结合起来,获得了三届河北省好新闻奖一等奖,后来又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通常都是围绕重大主题的。我写的是最小的主题——稻田里种玉米,同意标题是《金种子落地》,820多字。那时我还是一名年轻的记者。我喜欢在写文章时做研究。无论我写什么,我都必须写得最彻底,让它像绿松石配饰一样圆润无形。
积木新闻记者:你的写作法宝是什么?
李春雷:创作文学就是喜欢写书法。书法的意思是“提、触”,但“提、触”之间却有一个大宇宙。文章要注意结构。如今文坛无耻至极,真正关心文本的人,在文章结构上过关的人寥寥无几。很多作家都有一定的灵气和才华,但他们的文字却称不上“雅”、“响”。很多作家对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人类历史的认识是片面的、极端的。真正的作家必须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上写作。
作家不应该满足于呆在自己的舒适区
积木新闻记者:您对作家的写作有什么建议?
李春雷:现在很多作家都在“浅写”。作家必须改变他们的风格。作家是专业人士,不是业余爱好者,就像运动员不喜欢跑湖一样。作家的创作必须代表这个领域的最高创作水平时代。作家不应该满足于呆在自己的舒适区,而应该深入审视生活,研究文本,学习结构。
我以前每天写3300字的日记,坚持了十几年。通过写日记,我开始意识到文字中所有微妙而神奇的东西。现在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我无法全部记录下来,但我还是习惯了记下笔记本,随时记录下来。我给作家讲课的时候,我说文章的结构是“老虎吃天”“羚羊挂角”。你看我们五四期以后的精品散文的圆润、丰满、磁场,再看我们现在一些作家的文章,你就看不到了。下来了,都散了,到处都是锤子,那里都有棍子,眉毛胡须划破了,不值钱的东西到处乱飞。我常说伟大的文学作品是小李子fe,就像小鸡或小鸟一样,可以跳跃、哭泣、唱歌和分娩。但我们现在的很多文章都是粗心的,比如“树上挂着死蛇”、“地上爬着僵尸”。
我们常讲“文学之美”,而“美”是一种难以形容的神奇力量,是心灵的力量。文学仍然需要创造这种圣洁。只要人还有情感、有欲望,文学就会永恒。衡量文学质量的标准是“思想性”和“艺术性”。作者首先是知识分子,文章背后代表的是最先进的知识和思想。二是文本结构严谨。
每次去湖北,就像“回来了,我在湖北”
积木新闻记者:您去过湖北很多次了。哪个地方让你印象深刻?这次行程中你最期待去哪个地方?
李春雷:我去过湖北很多次,与湖北有着特殊的关系。每次去湖北,都有一种“我又回到湖北了”的感觉。我其实是半个湖北人。因我写了《寻芳习家池》(收录于大学教材),襄阳市授予我“襄阳市荣誉市民”聘书。 2020年2月至3月抗疫期间,我前往武汉采访,在这里停留了35天。这些年来,我去过襄阳多次,恩施两次。这次再次前往武汉,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我对荆楚文化和中华文明早期南北差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荆楚气候温暖,粮食丰富,人口众多,思想活跃,文化活跃。与中原文化相比,这是一种全新的风格。
此时到达湖北,我就对荆州之行充满期待。中国人对故事里的刘备、刘表、关公都很熟悉。他三个王国。如果每个城市都有这样可以重新演绎的沉睡故事,那对文化旅游来说将是一个福音。
我们要巧妙地运用文学的力量来激活致命的东西
积木新闻记者:您对湖北文化旅游的印象如何?作家和文学在文化旅游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李春雷:文化和旅游是一座桥梁。湖北在这方面有远大的抱负。因为我参加了武汉抗击疫情,湖北省委、省政府给了我一套湖北旅游景区的免费通行证。有一次,老公带着儿子骑行去了湖北很多美丽的地方,门票都被废弃了。
文化中最活跃的是文学。我们爬黄鹤楼,不就是爬一座文学楼吗?我们要巧妙地利用文学的力量来激活那些烦人的东西。
过去举办过很多作家收藏的活动全国各地,但很容易“浮于表面”,大部分文字并不常见。今年,湖北省作协组织了“全国著名作家文化湖北行”。要选好作家、选好路线,给作家适当的引导和激励,鼓励作家深入写作,让湖北的每一幅画、每一本书、每一诗、每一园、每一桥都美起来,从二维变成三维,可歌可香。来吧,飞吧……